1818- $1 \le preorder.length \le 3000$。
1919- $inorder.length == preorder.length$。
2020- $-3000 \le preorder[ i] , inorder[ i] \le 3000$。
21- - ` preorder ` 和 ` inorder ` 均无重复元素。
22- - ` inorder ` 均出现在 ` preorder ` 。
23- - ` preorder ` 保证为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。
24- - ` inorder ` 保证为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。
21+ - $ preorder$ 和 $ inorder$ 均无重复元素。
22+ - $ inorder$ 均出现在 $ preorder$ 。
23+ - $ preorder$ 保证为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。
24+ - $ inorder$ 保证为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。
2525
2626** 示例** :
2727
4747
4848前序遍历的顺序是:根 -> 左 -> 右。中序遍历的顺序是:左 -> 根 -> 右。根据前序遍历的顺序,可以找到根节点位置。然后在中序遍历的结果中可以找到对应的根节点位置,就可以从根节点位置将二叉树分割成左子树、右子树。同时能得到左右子树的节点个数。此时构建当前节点,并递归建立左右子树,在左右子树对应位置继续递归遍历进行上述步骤,直到节点为空,具体操作步骤如下:
4949
50- 1 . 从前序遍历顺序中当前根节点的位置在 ` postorder[0] ` 。
51- 2 . 通过在中序遍历中查找上一步根节点对应的位置 ` inorder[k] ` ,从而将二叉树的左右子树分隔开,并得到左右子树节点的个数。
50+ 1 . 从前序遍历顺序中当前根节点的位置在 $ postorder[ 0] $ 。
51+ 2 . 通过在中序遍历中查找上一步根节点对应的位置 $ inorder[ k] $ ,从而将二叉树的左右子树分隔开,并得到左右子树节点的个数。
52523 . 从上一步得到的左右子树个数将前序遍历结果中的左右子树分开。
53534 . 构建当前节点,并递归建立左右子树,在左右子树对应位置继续递归遍历并执行上述三步,直到节点为空。
5454
@@ -72,5 +72,57 @@ class Solution:
7272
7373### 思路 1:复杂度分析
7474
75- - ** 时间复杂度** :$O(n)$,其中 $n$ 是二叉树的节点数目。
76- - ** 空间复杂度** :$O(n)$。递归函数需要用到栈空间,栈空间取决于递归深度,最坏情况下递归深度为 $n$,所以空间复杂度为 $O(n)$。
75+ - ** 时间复杂度** :$O(n^2)$,其中 $n$ 是二叉树的节点数目。每次递归都需要在中序遍历数组 ` inorder ` 中查找根节点的位置,最坏情况下需要遍历整个数组,因此每一层递归的查找操作为 $O(n)$,而递归总共 $n$ 层,所以总时间复杂度为 $O(n^2)$。
76+ - ** 空间复杂度** :$O(n^2)$。递归过程中每次切片会新建子数组,最坏情况下每层递归都要复制 $O(n)$ 大小的数组,共 $O(n)$ 层,因此总空间复杂度为 $O(n^2)$。如果不考虑切片额外空间,仅考虑递归栈,则为 $O(n)$。
77+
78+ ### 思路 2:递归遍历 + 哈希表
79+
80+ 在思路 1 中,每次递归都需要在中序遍历数组 $inorder$ 中查找根节点的位置,这导致了 $O(n)$ 的查找时间。我们可以使用哈希表来优化这个过程,将中序遍历数组中每个元素的值与其索引位置建立映射关系,这样查找根节点位置的时间复杂度就可以优化到 $O(1)$。
81+
82+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:
83+
84+ 1 . 首先遍历中序遍历数组,将每个元素的值与其索引位置建立映射关系,存储在哈希表中。
85+ 2 . 从前序遍历顺序中当前根节点的位置在 $preorder[ 0] $。
86+ 3 . 通过哈希表查找根节点在中序遍历中的位置 $inorder[ k] $,从而将二叉树的左右子树分隔开,并得到左右子树节点的个数。
87+ 4 . 从上一步得到的左右子树个数将前序遍历结果中的左右子树分开。
88+ 5 . 构建当前节点,并递归建立左右子树,在左右子树对应位置继续递归遍历并执行上述步骤,直到节点为空。
89+
90+ ### 思路 2:代码
91+
92+ ``` python
93+ class Solution :
94+ def buildTree (self , preorder : List[int ], inorder : List[int ]) -> TreeNode:
95+ # 构建中序遍历数组中元素值与索引的映射关系
96+ inorder_map = {val: idx for idx, val in enumerate (inorder)}
97+
98+ def createTree (preorder_left , preorder_right , inorder_left , inorder_right ):
99+ if preorder_left > preorder_right:
100+ return None
101+
102+ # 前序遍历的第一个节点就是根节点
103+ root_val = preorder[preorder_left]
104+ root = TreeNode(root_val)
105+
106+ # 在中序遍历中找到根节点的位置
107+ root_index = inorder_map[root_val]
108+
109+ # 计算左子树的节点个数
110+ left_size = root_index - inorder_left
111+
112+ # 递归构建左子树
113+ root.left = createTree(preorder_left + 1 , preorder_left + left_size,
114+ inorder_left, root_index - 1 )
115+
116+ # 递归构建右子树
117+ root.right = createTree(preorder_left + left_size + 1 , preorder_right,
118+ root_index + 1 , inorder_right)
119+
120+ return root
121+
122+ return createTree(0 , len (preorder) - 1 , 0 , len (inorder) - 1 )
123+ ```
124+
125+ ### 思路 2:复杂度分析
126+
127+ - ** 时间复杂度** :$O(n)$,其中 $n$ 是二叉树的节点数目。每个节点都会被访问一次,且通过哈希表查找根节点位置的时间复杂度为 $O(1)$,因此总时间复杂度为 $O(n)$。
128+ - ** 空间复杂度** :$O(n)$。哈希表需要 $O(n)$ 的空间存储中序遍历数组中元素值与索引的映射关系,递归栈的深度为 $O(h)$,其中 $h$ 是二叉树的高度。在最坏情况下,二叉树退化为链表,此时 $h = n$,所以总空间复杂度为 $O(n)$。
0 commit comments